“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花踪”。星洲日報在1990年,開創了國內文壇先河,籌辦首屆花踪文學獎。花踪,是“花宗”的諧音,象徵華人之所宗,即華人所嚮往、崇仰的事物。
歷經18年,已成功舉辦了九屆的花踪文學獎,在馬華文學部分,設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獎及推薦獎,另有兒童文學獎及新秀獎。花踪文學獎也放眼國際,設有世界華文文學大獎。
如今,花踪已成為文壇上光芒閃耀的文學獎。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花踪研討會,更邀來多位著名海外作家與國內讀者進行交流。我們期待花踪能帶領國內熱愛文學人士,齊同邁向“開拓國際視野,提升文學風氣,傳承文化薪火”的宗旨。
秉持著“立足誠信,情義相隨”的辦報理念,星洲日報堅信作為社會公器,不但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延續文化盡一份力。得知理大華文學會在2007年覆辦理大文學獎,實屬令人鼓舞。我們期待理大文學獎能永續舉辦,拓展大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
我們期盼國內能誕生更多文學新銳,為馬華文學注入一股清流。
文学奖简介
2000年,理大华文学会举办了第一届的理大文学奖——破茧。七年前的筹委们声势浩大地办了一个北马区的理大文学奖。当年烂瓜们的热情,付出与努力得到了热烈的反映。《破茧》分成四个参赛组别即:小说组,诗歌组,散文组和论文组。
可惜,这股热情并没有延续下来;甚至,让人忘记了它。
七年后,一班不懂得什么是文学的大学生不自量力地毅然决定要重办这属于理大生的《理大文学奖》。这一次,筹委们还是一样热情地付出与努力,就只是为了这个《理大文学奖》。七年之痒,说的也许就是我们。
第二届《理大文学奖》设有三个组别即:小说组,诗歌组和散文组。这一次则有幸请来傅承得,庄若,梁靖芬和曾翎龙担任评审。经过大约四个月的努力征稿,这一届的参赛稿件也获得出乎意料的数量。小说组—8篇,散文组—33篇,诗歌组—49篇,总计90篇。
《第二届理大文学奖》现在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是今晚的颁奖典礼。就在今晚,我们会宣布各组别的得奖者。究竟这意义深重的第二届《理大文学奖》会留有谁的名字?留有谁的足迹?一切一切,即将揭晓……
星洲日报献词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